仙樂飄飄的香港追夢之路
「香港的『港』是港口的意思,但這裡遠不只是貨物貿易港。如果要我形容香港,我會說這裡是藝術與文化的進出口城市,而且我相信香港音樂在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內地以至全亞洲都有重要影響力。」
一個音樂人走遍世界,跟隨摯愛落戶香港,奉獻努力與熱誠,捉緊每一個機會,最終成功踏上香港電影金像獎舞台。
提到波多野裕介,大家想起的有音樂旋律,也有電影片段。他曾經為多部膾炙人口的大銀幕作品配樂與作曲,其中代表作《七月與安生》在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榮獲12項提名,並為他贏得「最佳原創電影音樂」殊榮。波多野本人的故事與他所參與的電影一樣精彩。他在美國出生,10歲回流日本,15歲移居馬來西亞,兩年後又再轉往新加坡。18歲時,他再次出發,前往澳洲,並在當地邂逅一生摯愛,最後更決定跟隨她來到香港。
公平競爭的國際化環境
「2011年剛來到香港時,我沒有工作,當時不過是抱著嘗試的心態,結果一個月後我就找到了工作,成為全職音樂人。」波多野謙稱自己的成功不過是靠運氣,他分享道:「我會演奏,也會作曲,加上日本人的身份,當時在香港這樣的人不多,所以我很幸運可以得到很多機會,認識到很多導演、監製和演員。」對波多野來說,香港政府對藝術工作,尤其是電影與音樂行業的大力支持,也是他和香港電影業可以一起邁步向前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波多野表示如果他留在日本,事業發展的步伐未必會這麼快。「如果沒有來香港,我的事業發展可能會完全不一樣。日本文化講究論資排輩,年青一輩往往只能等。不過香港不同,只要有能力,就會有機會。」
而且波多野認為,香港提供的機遇不僅限於香港本地,而是跨地域的。香港鄰近廣州等大灣區城市,受惠於區內的藝術文化發展與多元化的表演場地,加上香港與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頻繁,有助藝術工作者在更廣闊的國際舞台上展示作品。
豐富多彩的在地生活
波多野在港努力發展音樂事業的同時,也不忘融入本地、享受生活。居港11年,他儼然已經是半個本地人,對茶餐廳文化瞭如指掌,最近就迷上了「黯然銷魂飯(叉燒煎蛋飯)」,閒時還會到大尾篤遊山玩水。本地的美食及氛圍令他更放鬆投入工作。目前他正專注於來自香港及日本的音樂項目。他期待未來能夠透過音樂,促進香港、日本及其他國家或地區間的文化交流。
當問到對初來報到的年青人有甚麼建議時,波多野鼓勵大家把握每一個機會,他認為對年青人而言,機會的數量比質量更為重要,因爲只要有機會,就可以累積經驗,並跳出舒適圈。他對正考慮闖港發展人的說:「別急著說不,先試試看吧。」
小檔案
- 波多野裕介2011年到香港,最初在酒店演奏鋼琴,至今已成為知名的作曲家、編曲家及表演者。
- 2017年,波多野憑《幸運是我》、《七月與安生》及《一念無明》入圍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,最終憑《七月與安生》贏得「最佳原創電影音樂」獎。